关注我们

皮皮鲁:足球梦,中国梦

2017-08-22 12:29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习总书记讲话中,我对两句话感触颇深,总书记说,足球是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深受世界各国民众喜爱的运动。这一点我毫不怀疑,放在中国也是一样适用。他还说,中国将走出一条既符合足球发展规律又适合中国实际的足球发展路子。于是我想到了自己的生活环境以及工作内容:

 对我的生活来说,我正在慢慢培养自己对足球的热情,偶尔也会去现场看场球赛,感受球场的激情和场上的对峙。我的生活圈不大,但是有不少喜欢足球的朋友,他们经常会问我说你们又上新闻啦,你们的什么什么政策如何如何之类,不看足球的家人也因为我开始看球了,埋头在办公室里的我这才感觉到原来自己的身边也有这么多人关注着足球。现在偶尔在电视里看到说足球改革或者中央领导人对足球的重视等等的新闻时,我都会有点小骄傲,哦,这是我现在在做的事情,虽然螺丝钉很渺小,但是超有意义。

 对我的工作来说,目前纪律委员会是我工作内容的重心之一,因此我接触最多的行业内规则是《纪律准则》。每周都会处理各级各类比赛中发生的违规违纪。我经常自省,为什么所有人都那么努力还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是不是我的工作没做好?所以更加努力在会前准备好一切可以准备的,争取服务到位,让委员会的工作可以更好的开展,尽量帮助他们避开可能受外界干扰的因素,不过似乎想要的结果还在路上。我开始困惑,按照改革的阶段成果来说,协会改变了“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自我开刀,设置各种机制来约束自己,让管理更加规范,出台各种管理制度,新政策,最直接的体现到比赛里的,却难以避免违规违纪事情的减少发生,或者不发生,关注度高、影响恶劣的事情仍然时有。

 为此我开始思考,我想这也许就是中国足球目前发展的实际情况里的一部分。我们没有足够深厚的足球文化土壤,而资本投入又过快过量,球场对俱乐部、球员来说更多的已经不完全再是运动的快乐,而是拿更好的成绩,更好的宣传自己的品牌,挣更多的奖金之类。连锁反应是,家长不觉得孩子踢球有出路,孩子认为野蛮的踢球也无伤大雅,部分球迷觉得满场谩骂客队、裁判是豪气冲天的表现,有些人从心底不把足球当作一项文明的运动或者是有严格限制规则的运动,随心所欲的表现自己的情绪,以致于无论我们做什么,怎么做,结果如何,都会受到一些人苛责和反对、质疑。我想,也许这是社会转型,中国足球转型所必经的阶段,需要更多的敢为人先和制度完善,我理解,也将继续努力。

 我每天上下班的路上都会看到一块广告牌标语,写着“这个世界正在残酷地惩罚着不去改变的人”,语言虽然犀利但却真实,用在足球上也合适,中国足球正在经历着一场艰难的、旷日持久却有希望脱胎换骨的手术。足球是一项群众运动,本质是追求运动本身在规则约束下的那种文明的快乐,可许多的社会因素进入到足球世界里,那种单纯的快乐好像少了许多。足球改革很大程度上是需要普及简单快乐的文化,返璞归真。我们没有西方一些国家那么深厚的足球底蕴,至少这个阶段,乘着改革的大潮,可以做到创造适合普及中国的足球文化和价值观。对中国来说,足球更多的是引导、教育,而不是处罚和苛责,它们永远不是改变的第一选择。

 我前两天看到一则新闻,还挺有感触。云南一个靠近缅甸的县级市,腾冲,离昆明还有600多公里的距离,那里有一所叫做户弄完的小学,人不多也不起眼,却在2016年获得了云南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四级联赛腾冲赛区小学组冠军奖杯!学校并不富裕,没有像样的场地,孩子们自己把草拔了整一块,没有球门,就用竹筒和粗绳做两个,学校仅有的一块五人场地就这样建成了,可是孩子们还是踢得有模有样,兴奋不已,梦想着下一次要踢倒昆明去。看到这则新闻,有点感慨,为这么喜爱足球的孩子们还没有足够好的条件去踢球而心酸,却又开心,我们不是没有好的足球文化,不是后继无人,在那么偏远的地方,还有这样一群热爱足球的孩子们,他们的足球梦如此简单,一片场地,一个足球,在户弄完小学,足球回归到了而最本源的品质——快乐。户弄完的孩子们踢球的现状可能只是中国足球现实的一块小的缩影,如果有一天,中国基本不存在这样的缩影了,那可能就是习总书记所说的“中国走出了一条既符合足球发展规律又适合中国实际的足球发展路子”。

 前段时间去潍坊出差,听了众多人的发言。记住了领导的一句话,“足球梦也是中国梦的一部分”。虽然过程苦,但中国梦不会永远沉睡。如果真实现了总书记所说的,中国足球跻身到世界强队,足球使人民体质增强、激励人们顽强奋斗,那么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先苦后甜,何乐而不为呢?

(编辑:张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