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赛观察】在稳定中精进,在发展中突破
2025-08-24 15:09
本月,2025年第四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简称“中青赛”)男子初中年龄段U15年龄组、U13年龄组全国总决赛,分别在唐山/香河、沈阳全面展开。这其中,U15年龄组已在8月22日圆满收官,并决出最终的冠亚季军,同时,U13年龄组赛事也产生四强。
今年,这项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指导,中国足协主办的赛事,继续朝着覆盖面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竞技水平最高、社会影响力最大的目标不断发展,而中青赛进入到第四届,也在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开始呈现出一番有别以往的求新求变。
大区赛上线完善竞赛体系
2025年4月中旬,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足球协会联合发布《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赛事组织工作方案》。相比较2022年6月颁布的赛事组织工作方案(2022-2024年),新版方案的设计思路,是在保持总体稳定的基础上,根据办赛经验针对部分细则进行优化,在办赛思维上突出“提质增效”的概念。
具体到《方案》内容,首先是明确中青赛的定位、组织机构及职能;而在竞赛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联赛赛制上,今年中青赛发生了诸多变化,其出发点还是基于地方赛事与全国总决赛的衔接。于是,在男子初中年龄段U15组和U13组,相比往年均增加了大区赛的赛制。此举既是基于我国幅员辽阔的特点,也是出于赛事体系本身的考虑,并借鉴一部分的国际经验。
举例在U15年龄组,过去三届中青赛只设置地方预选赛和全国总决赛两大阶段,但在今年,大区赛的上线使得球队之间的交手机会更加频繁,也更为促进就近式的技术交流——2025年中青赛U15年龄组大区赛比赛于7月11日至24日在北一区(大连赛区)、北二区(日照赛区)、北三区(呼和浩特赛区)、南一区(合肥赛区)、南二区(玉溪赛区)、南三区(贵港赛区)进行,共有81支球队、1758名球员参赛,累计比赛场次达235场。对此,相关部门负责人解读道:“增设大区赛,可以进一步增加参赛球队数量,同时便于球队就近参赛,降低交通成本。”
至于所谓的就近式技术交流,也是依托于中国足协着重建设国家青训中心和大区青训中心的现实情况:“我们致力于未来将青少年赛事、球员培养、教练员培训,都通过大区进一步统筹,参照法国、日本等国家大区青训中心的建设经验,这可以更好地提升青训体系建设效果。”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除此之外,增设大区赛后,通过名额分配和筛选,各大区进入全国总决赛的球队水平更高,目的也是为进一步提升全国总决赛的竞技水平。对此,中青赛赛事办公室结合各大区往届中青赛的参赛情况,制定了《第四届中青赛全国总决赛名额分配办法》,针对2022年至2024年三届中青赛各地方晋级全国总决赛淘汰排位赛阶段队伍数量进行综合评分,依据加权分数排名顺序由高到低分配名额。而从最终男子U15组全国16强球队来源看:京津冀地区(北二区)、长三角地区(南一区)、珠三角地区(南三区)的球队共有14支,占有较大优势,青训发展情况总体较好。南三区来自广东的队伍表现尤为出色,8强中占4支,4强中占3席。
各参赛队教练员对此也感触深刻,冠军队山东泰山U15主帅唐晓程认为:“今年中青赛U15组的竞争激烈程度要比去年更甚,在8强球队之间甚至到16强,彼此实力都很接近,整体竞技水平比2024年更高一些。”来自湖南足球青训中心的教练员李柯嘉直言,中青赛的成立和举办,对于中国青少年足球发展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不仅每年固定这么一项大赛,从地方预选赛到今年改革的大区赛,直至最终的全国总决赛,之于各参赛队都是极具挑战。”
他同时提到今年中青赛在U13和U15年龄组所酝酿的另一项改革,即在全国总决赛小组赛阶段结束后,增设了一项小组晋级赛。具体来讲,由相邻小组第一名进行一场对决,相邻小组的第二、三名交叉对阵,相邻小组第四展开交手。此举目的也是力争在下一阶段比赛来临前,确保淘汰排位赛参赛队的含金量更高,球队水准也更有竞争力。“我觉得这是一项良好新规的设立,确保走到最后的球队,都是真正有实力的,同时营造出不同球风、不同风格参赛队的交流。”李柯嘉说,“促进中青赛的竞技水平更高,也是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一个更高质量的比赛平台,这也是中青赛的优势所在。”
技术流足球刮起春风
在今年中青赛U15年龄组比赛中,最引人瞩目的一个现象,就是相比较两年前的第二届中青赛男子初中年龄段U13组比赛,四强球队全部是新面孔,无一队在两项赛事中连续闯入四强。这足以说明在过去两年,中国足坛在13岁到15岁青少年球员培养过程中,产生出一批的新势力球队。这其中,前四名有三支球队来自广东,分别为亚军广东铭途A队U15、季军广州英华思力U15以及梅州客家U15,显然,伴随年龄的增大,技术流足球已逐渐占据上风。
哪怕在决赛中,最终是打法相对硬朗的山东泰山U15捧得冠军,首次参赛的广东铭途A队U15队,还是展现不错的技战术体系。尤其是在进攻方面,既曾有过击中横梁之举,也曾多次打出精妙配合,制造单刀等一系列良机。就连唐晓程赛后也感言,几支广东队伍的水平让人眼前一亮,他同时总结道:“在校园足球人才培养上,感觉广东青训的整体水平要比北方更出色一些。”
但实际上在小组赛阶段,广东铭途A队U15、深圳青年人U15、恒大足校U15、广州英华思力U15,就包揽了8个小组中的四个第一名。“这几支球队的进步真是非常明显。”两年前,顾浩磊是U13中青赛的冠军主帅,这些年来,他带领上海嘉定汇龙U15走南闯北,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全国各支队伍还算比较了解:“本届中青赛看下来,恒大足校进步最大,还有广东铭途,这次也同样很有竞争力。”虽然从客观上来讲,青少年比赛从13岁到15岁的最大区别,是在身体对抗,但至少在本届U15中青赛中,四强球队的技术功底是一个更加被广泛认可的前提。
当然在这其中,外籍教练员的助力也是不可忽视:比如获得亚军的广东铭途A队U15,主教练安德对于球队的调教功不可没,该队进攻体系颇有章法;而梅州客家U15队的日本籍教练员川合学,更是扎根中国青训多年,他同时也是梅州客家俱乐部的日籍青训总监。前国脚吴伟安执教的广州英华思力U15队,同样也展现出不俗的技战术水准。更让人惊讶的是,在这支球队中,有不少小球员的身体素质有别于人们传统中的南派印象。“很多孩子不仅身材高大,而且擅长对抗,身体类型也不像以往的广东球员。”在此次U15中青赛负责技术调研的刘智宇对记者说。
所谓的技术调研团队,这是基于《中国足球协会青少年训练大纲》提出的“人才培养,是中国足球成功的关键”,由中国足协以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为核心理念,所组织的一群技术调研专业人士。在本届中青赛上,在针对小球员的技术、战术和身体素质培养予以考察之外,还要兼顾观察能力、场景识别能力和决策能力的识别,这也是为接下来组建2010年龄段男足U-16国少队提前做好准备。
来源:体坛周报
记者:王晓瑞